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午后的阳光,透过木制的窗户直射进教室。20多名孩子正在认真地“玩泥巴”,他们或坐或站、或兴奋地大叫、或安静的思考,不时有孩子举着一件尚未完成的作品高声喊道:“刘老师,快过来,看我捏的背篓!”这时,一名年轻教师便赶紧过去,夸奖一番后又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尧都区贾得二中一堂普通的美术课,氛围活跃、笑声朗朗,被孩子们“呼来喝去”的年轻人,就是教师刘波。
专注的眼神、敦实的身材,是刘波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顾盼言谈、举手投足,都散发出一种“文艺范儿”,却没有丝毫造作。刘波却不仅是扎根乡村的教师,他还是一名对陶艺雕塑颇有造诣的青年艺术家,其作品曾受到多位业界大师的好评。
31岁的刘波虽然年轻,但经历丰富多彩。他曾辍学当兵、火海救人,后重拾课本、考入大学,又钻研雕塑、艺海遨游, 后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他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陶艺雕塑,还将《陶艺》课打造成贾得二中的特色校本课程,并成立了泥圪垯陶艺雕塑工作室。
刘波对生活有一种狂热,他说:“我深爱着这片黄土地,深爱着北方的农村,我要用陶艺雕塑来讲述生活,描绘人生。”
一
童年的刘波因“能写会画”给老师同学、左邻右舍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出生于襄汾县邓庄,酷爱写字、画画,刘波年幼时,每当村里有会书法的人写对联,都能踏踏实实看一下午。小学、初中时期,刘波那一手漂亮字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班级的板报、学校的活动,他每次都能“露一手儿”。可以说,刘波是在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当时还是个孩子的他非常自傲。
1997年,刘波升入高中,枯燥的学习、简单的生活让他感觉压抑,脑子里想起了儿时的梦想——穿上军装。刘波觉得既然长大了,就该让自己来把握人生的方向,于是,他私自做了辍学的决定。
1999,刘波应征入伍,远赴西南来到武警昆明市消防支队,成为一名武警战士。新兵连的新年联欢时,刘波摊开宣纸,“龙腾虎跃”四个字一气呵成,一鸣惊人的刘波从此就#*揽了连队的板报、标语,下连队时被破格留在了昆明市区的中队。
2000年6月份,昆明理工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刘波在接到搜救被困人员的任务后第一个冲进火场,在救人的过程中不幸从二楼摔下,导致右腿受伤。事后,当地一家媒体对刘波进行了报道,许多昆明市民因而认识了这个年轻勇敢的消防战士......
2001年4月10日,昆明市螺狮湾商品批发市场发生大火,火势凶猛持续了一天一夜。“当时赶到现场,能看到窜出几米高的大火,一股浓烟整个昆明能都看到。”为了抢救被困人员和危险物资,刘波和他的战友们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冲进了火场。
“温度很高,感觉身上都被烧着了,到处都是一片狼藉,非常恐怖,四处都是浓烟,什么都看不清。”刘波表述道:“那会儿 大的感觉,就是离死亡很近......”
刘波说:“真正到了生死关头,人反而能冷静下来,当时就一个念头——救人,别的什么都不顾了。”这次的任务,刘波完成的非常圆满,他肩扛手拽,生生从火场里拖出6个人。
两年的部队生活,刘波执行过抢险、救援、消防等各种任务上百次,由于训练刻苦、表现突出、作风过硬,他连续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受到多次嘉奖。
两年,转瞬一逝,2001年,刘波退伍。随即主动留在昆明去学习书法绘画,不论是书画会还是展览,到处都能看到刘波的身影,许多当地书画家喜欢这个谦虚好学的小伙子,都愿意指点他。刘波还前往艺术学院去“蹭课”,这段短暂的经历也提高了他的专业水平。
二
2002年,刘波做出一个决定:完成未竟的学业。
他回到临汾,再次走进高中教室拿起课本向高考冲刺。同时走进我市一家美术培训机构——重辉画室,对艺术的热爱、扎实的基本功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刘波的美术专业水平突飞猛进。经过一年埋头苦读,刘波奇迹般的考上大学。2013年夏天,正在田间地头的他收到了北方民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刘波的大学生涯,从新生入校后的军训开始了。前来军训的部队教官很快发现,有一名大一新生竟然是退伍老兵,他们不仅称呼刘波为“老班长”,还申请了一个班级,让刘波担任教官。
刘波选择了公共艺术设计专业,因为这个专业介绍有泥塑课程。他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形式众多的艺术表现中,他极为痴迷雕塑。
系统的学习体系,大量丰富的书籍,为刘波学习雕塑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他一头扎进去,无法自拔。他结识了雕塑家张戈先生,并得到了先生的言传身教,刘波说:“我是幸运的,在张戈老师的指点下,我深刻认识并领会了雕塑。”
后来,他拜访了宁夏工艺美术大师、陶艺家李五奎先生,并跟随先生学习了许多陶艺知识。刘波发现,普通的泥巴经过艺术的塑造和烈火的历练,便会呈现出多样的姿态和颜色,如同注入了思想。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将陶艺和雕塑相互结合,创造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雕塑风格?
如同被电击了一下,刘波感觉全身一下子沸腾了。从小在晋南的农村长大,刘波对生育、养育自己的那片黄土地有近于狂热的深情,父辈们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在他的脑子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刘波一直在寻找一种载体把北方农民粗犷、炽热、幽默的生活场景和他们淳朴的内心情感来表达出来。
确定了自己创作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刘波的雕塑创作****被点燃了。农村人的“东家长西家短”、故乡的民俗风情、农民的生活点滴,全部成为创作素材,一团团胶泥在他手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其风格朴质、形式写意、充满灵性。这期间,刘波创作烧制了一批优秀的陶艺雕塑作品,其毕业创作《李家山的晌午》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组雕塑取材于黄河岸边的小山村,由于视觉独特、造型生动、富有内涵得到了校领导和业内前辈的好评,被北方民族大学美术馆永久收藏,开创了在校生陶艺雕塑作品被收藏的先例。
2007年6月,刘波毕业了,他拒绝了许多企事业单位的盛情相邀,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报名参加了尧都区教育系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贾得二中的一名美术教师。刘波说:“并不是我不想留在城市,而是我离不开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我的雕塑创作也离不开这片黄土地。”
三
进入贾得二中后,刘波没有因为美术课不是主科就敷衍了事,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他还自筹教具、自创模式,开创性地建立了我省首个农村中小学陶艺雕塑工作室,将陶艺雕塑课打造成贾得二中的特色校本课程。
在刘波的努力下,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完全被激发,美术课成为孩子们 喜欢的一门课程,陶艺教室也成了孩子们创造心中艺术品的乐园。
2012年,风雨来袭。刘波点燃了新建炭烧窑的第一窑火,窑里摆放的是他三年来呕心沥血的近百件作品。
一夜的烧制、几天的冷却,开窑后的情景却让刘波傻了眼——由于烧制技术不专业,起火太快,近百件作品都变成了破碎的陶片......
多年的心血在顷刻之间毁于一旦,刘波几欲崩溃。
痛定思痛,刘波意识到自己的烧制水平和雕塑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011年,他自筹集资金只身前往北京,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现代雕塑的技法和理论,又在2012年暑假再次前往宁夏,跟随李五奎先生学习陶艺烧制技术。
在清华的一年时间里,刘波求知若渴、埋头苦读,对雕塑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多次前往各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参观名师作品,极大的开阔了眼界。在此期间,他还得到了著名雕塑家、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家钵先生和雕塑家黑晓东先生的指点。
2012年5月,刘波前往天津市,专程拜访全国政协委员、当代泥塑大师于庆成先生。一老一少谈的非常投机,二人创作风格又非常相近,于庆成主动提出:收刘波为徒。
而今,刘波的技艺手法、专业水平大幅提高,作品风格日益成熟,其作品栩栩如生、寓意丰富,,业内前辈更加肯定了刘波在陶艺雕塑上的成就。
毫不起眼的胶泥在刘波的雕琢下有了生命、有了灵性,记者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他创作的《威风锣鼓》选材家乡传统的社火片段,用三个人物敲锣打鼓的形象生动的表达了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人物的造型、服饰莫不处处体现着农村特色;《小麦补助下来了》用一名年逾花甲的老人为素材,人物造型饱经沧桑、开怀大笑,把农民的喜悦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山西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张昌河先生不仅亲自为刘波的“泥圪垯陶艺雕塑工作室“题写了室名,还盛赞刘波“独具匠心、才气横溢、充满灵性,观后令人忍俊不禁、余味萦绕”。
襄汾县作协名誉****、著名农民作家在看过刘波的陶艺后撰文《神奇的泥圪垯》,称刘波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反映农村、农民的生活,讴歌家乡的父老乡亲,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刘波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写到。做一名农村美术教师,虽然清苦、远离繁华,但刘波却能坦然处之。他日复一日,利用课余在简陋的工作室里做着雕塑,他说:“我心里有艺术的梦,这个梦足以让自己热血澎湃,也足以让我的人生变得色彩斑斓。”记者 柴云祥
(整理:江南装修工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