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一束阳光(白光)经三菱镜之分解,可得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和雨后彩虹形成之原理是一样之。没有论是普通之CRT还是等离子或液晶电视,它之绚丽多彩之画面是如何形成之呢?这首先得从色度学之三基色原理谈起。色度学研究发现,自然界常见之绝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基本色混合而成,这叫“三基色原理”,如将三束单色光投射在一个白色屏幕上相互迭加,可得到如图之效果。

三基色混色原理
红光+绿光=黄光
红光+蓝光=紫光
蓝光+绿光=青光
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混色得到之各种彩色,我们可以用一个平面坐标来表示,叫“色度舌形图”,在图中任一个彩色都可以用一个坐标来表示。越靠近舌形图边沿之色彩饱和度越高,越往中间之色彩饱和度越低,这与这个色彩参入之白光多少有关。(待续)

色度舌形图
一、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1、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图像和视频,首先必须把连续之图像函数
进行空间和幅值之离散化处理,空间连续坐标
之离散化,叫做采样;
颜色之离散化,称之为量化。两种离散化结合在一起,叫做数字化,离散化之结果称为数字图像。
[1] 采样
对连续图像彩色函数
,沿 x 方向以等间隔Δ x 采样,采样点数为 N ,沿 y 方向以等间隔Δ y 采样,采样点数为 N ,于是得到一个 N × N 之离散样本阵列
。为了达到由离散样本阵列以 小失真重建原图之目之,采样密度(间隔Δ x 与Δ y )必须满足惠特克-卡切尼柯夫-香农( Whittaker-Kotelnikov-shannon )采样定理。
[2] 量化
采样是对图像函数
之空间坐标
进行离散化处理,而量化是对每个离散点 - 像素之灰度或颜色样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具体说,就是在样本幅值之动态范围内进行分层、取整,以正整数表示。
2、颜色之基本概念
彩色可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来描述,人眼看到任意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性之综合效果。
亮度是光作用于人眼时所引起之明亮程度之感觉,它与被观察物体之发光强度有关。
色调是当人眼看一种或多种波长之光时所产生之彩色感觉,它反映颜色之种类,是决定颜色之基本特性。
饱和度是指颜色之纯度,即掺入白光之程度,或者说是指颜色之深浅程度,对于同一色调之彩色光,饱和度越深颜色越鲜明或说越纯。
通常把色调和饱和度通称为色度,上述内容总结为:亮度表示某彩色光之明亮程度,而色度则表示颜色之类别与深浅程度。
3、三基色( RGB )原理 :
自然界常见之各种彩色光,都可由红( R )、绿( G )、蓝( B )三种颜色光按不同比例相配而成。同样,绝大多数颜色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就是色度学中 基本原理 -- 三基色原理。
当然三基色之选择不是唯一之,也可以选择其它三种颜色为三基色,但是,三种颜色必须是相互独立之,即任何一种颜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由于人眼对红、绿、蓝三种色光 敏感,因此由这三种颜色相配所得之彩色范围也 广,所以一般都选这三种颜色作为基色。
把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相加,称之为相加混色,由红、绿、蓝三基色进行相加混色之情况如下:
红色 + 绿色 = 黄色
红色 + 蓝色 = 品红
绿色 + 蓝色 = 青色
红色 + 绿色 + 蓝色 = 白色
称黄、品红和青色为相加二次色,此外还可以看出:
红色 + 青色 = 绿色 + 品红 = 蓝色 + 黄色 = 白色
我们称青色、品红和黄色分别是红、绿、蓝三色之补色。
显示彩色图像用 RGB 三基色,我们称为 相加混色模型 :

(相加混色之三基色及其补色)
打印彩色图像时,我们用 CMYK 相减混色模型 。在相减混色中,当三种基本颜色等量相减时得到黑色;等量黄色( Y )和品红( M )相减而青色( C )为 0 时,得到红色( R );等量青色( C )和品红( M )相减而黄色( Y )为 0 时,得到蓝色( B );等量黄色( Y )和青色( C )相减而品红( M )为 0 时,得到绿色( G )。彩色打印机采用之就是这种原理,印刷彩色图片也是采用这种原理。

(相减混色)
由于人眼对于相同亮度单色光之主观亮度感觉不同,所以,用相同亮度之三基色混色时,如果把混色后所得单色光亮度定为 之话,那么人之主观感觉是绿光仅次于白光是三基色中 亮之。红光次之,亮度约占绿光之一半;蓝光 弱,亮度约占红光之 1/3 。当白光之亮度用 Y 来表示时,它和红、绿、蓝三色之关系可用如下之方程描述:
Y = 0.299R+0.587G+0.114B
这就是常用之亮度公式,它是根据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之 NTSC 制式 推导得到之,如果采用 PAL 电视制式 时,白光之亮度公式将作如下改动:
Y = 0.222R+0.707G+0.071B
两个公式不同之原因,是由于所选取之显示三基色不同。
4、彩色空间表示
(1) RGB 彩色空间
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中,用之 多之是 RGB 彩色空间表示,因为计算机彩色监视器之输入需要 RGB 三个彩色分量,通过三个分量之不同比例,在显示屏幕上合成所需要之任意颜色。所以不管在多媒体系统中采用什么形式之彩色空间表示, 后之输出一定要转换成 RGB 彩色空间表示。
在 RGB 彩色空间,任意彩色光 F ,其配色方程可写成:
F = r[R]+g[G]+b[B]
其中 r 、 g 、 b 为三色系数 r[R] , g[G] , b[B] 为 F 色光之三色分量。任意一种色光,其色度可由相对色系数中之任意两个唯一之确定。因此,各种彩色之色度可以用二维函数表示。用 r 和 g 作为直角坐标系中两个直角坐标所画之各种色度之平面图形,就叫 RGB 色度图,如下图所示。

(2) YUV 和 YIQ 彩色空间
在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通常采用三管彩色摄像机或彩色 CCD 摄像机,它把摄得之彩色图像信号,经分色棱镜分成 R0G0B0 三个分量之信号,分别经放大和γ校正得到 RGB ,再经过矩阵变换电路得到亮度信号 Y 、色差信号 R-Y 和 B-Y , 后发送端将 Y 、 R-Y 及 B-Y 三个信号进行编码,用同一信道发送出去。这就是我们常用之 YUV 彩色空间,采用 YUV 彩色空间之好处如下:
(1) 亮度信号 Y 解决了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之兼容问题;
(2) 大量实验表明,人眼对彩色图像细节之分辨本领比对黑白之低得多,因此对色度信号 U 、 V ,可以采用 " 大面积着色原理 " 。用亮度信号 Y 传送细节,用色差信号 UV 进行大面积涂色。因此彩色图像之清晰度由亮度信号之带宽保证( PAL 制亮度信号 Y 之带宽采用 4.43MHz ),而把色度信号之带宽变窄( PAL 制色度信号带宽限制在 1.3MHz )。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多媒体计算机中采用了 YUV 彩色空间,数字化后通常为 Y : U : V = 8 : 4 : 4 或者是 Y : U : V = 8 : 2 : 2 ,后者具体之作法是把亮度信号 Y 之每个像素都数字化为 8bit ( 256 级亮度),而 U , V 色差信号每四个像素用一个 8bit 数据表示,即粒度变大。将一个像素用 24bit 表示压缩为用 12bit 表示,而人之眼睛却感觉不出来。
美国、日本等国采用之 NTSC 制,选用了 YIQ 彩色空间, Y 仍为亮度信号, I 、 Q 仍为色差信号,但它们与 U 、 V 是不同之,其区别是色度矢量图中之位置不同,如下图所示, Q 、 I 为互相正交之坐标轴,它与 U 、 V 正交轴之间有 33 °夹角。
由图可知 I 、 Q 与 V 、 U 之间之关系可以表示成:


(IQ轴与UV轴之关系)
选择 YIQ 彩色空间之好处是,人眼之彩色视觉特性表明,人眼分辨红、黄之间颜色变化之能力 强,而分辨蓝与紫之间颜色变化之能力 弱。在色度矢量图中,人眼对于处在红、黄之间,相角为 123 °之橙色及其相反方向相角为 303 °之青色,具有 大之彩色分辨力,因此把通过 123 °至 303 °线即 IO 线之色度信号称为 I 轴,它表示人眼 敏感之色轴。与 I 正交之色度信号轴称为 Q 轴,表示人眼 不敏感之色轴。在传送分辨力弱之 Q 信号时,可用较窄之频带,而传送分辨力较强之 I 信号时,可用较宽之频带。在 NTSC 制中, I 之带宽取 1.3 ~ 1.5MHz 和 PAL 制之 U 、 V 带宽差不多,而 Q 之传送带宽只是 0.5MHz ,仅是 I 带宽之 1/3 。
PAL 制 25 帧 / 秒 NTSC 制 30 帧 / 秒
5、彩色空间之转换及其实现技术
⊙ RGB 与 YUV 和 YIQ 之间之转换
彩色摄像机 初得到之是经过 g 校正之 RGB 信号,为了和黑白电视机兼容及压缩编码,在传送过程中包含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亮度方程简化如下:
( 3.5 )
公式表明,用三基色显示彩色时,各基色组成亮度 Y 之比例关系是恒定之。这些比例系数有时称之为 " 可见度系数 " ,它们之和为 1 ,这表示当基色信号电压 ER 、 EG 、 EB 各为 1V 时,构成亮度信号 EY 也是 1V 。
三个色差信号 B-Y , R-Y , G-Y 中有两个是独立之, 后一个可用亮度方程和两个色差信号通过运算得到,表达式如下:
( 3.6 )
为了达到彩色与黑白兼容,要求传输之动态范围满足亮度信号之要求,如果按上述方法传输彩色全电视信号,会造成幅度失真,为此必须对彩色信号进行压缩,压缩方法是让色差信号乘上一个小于 1 之压缩系数:
( 3.7 )
将式( 3.6 )代入式( 3.7 ),整理后得到:
( 3.8 )
YIQ 彩色空间和 RGB 彩色空间之转换方法是:将 V=0.877(R-Y) , U=0.493(B-Y) , sin33 ° =0.545 , cos33 ° =0.839 代入式( 3.4 ),可得到:
( 3.9 )
将式( 3.6 )代入式( 3.9 ),整理后得到:
( 3.10 )
6、全电视信号
(1)黑白全电视信号
电视摄像机把一幅图像信号转变成之输出信号就是全电视信号。全电视信号主要由图像信号(视频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组成。这两种信号加在一起称为全电视信号。

全电视信号之幅度是:以同步信号作为 ,黑电平和消隐电平为 70% ,白电平为 0% ,图像信号介于白电平和黑电平之间,根据图像之灰度而变化。在标准之 1V 全电视信号中,同步信号为 0.3V ± 9mV ,图像信号为 0.7V ± 20mV 。
从幅度上看全电视信号
峰 -- 峰值为 1 伏
以同步信号为 ,黑电平和消隐电平为 70% ,白电平为 0% ,图像信号介于白平和黑电平之间根据图像之灰度而变化。
在标准之 1V 黑电信号中:
同步信号: 0.7v~1v 0.3v ± 9mv
图像信号: 0v~0.7v 0.7v ± 2.mv
如下图所示:

从时间上看,每一行之周期为 64 μ s ,其中,图像占 52.2 μ s ,行消隐占 11.8 μ s ± 250ns 。行同步信号之带宽为 4.7 μ s ± 100ns ,它比行消隐信号延迟 1.3 μ s ± 250ns 。每一场之周期为 312.5H=20ms ,其中,场消隐信号占 25H+1 行消隐信号,即等于 1600 μ s+11.8 μ s 。均衡脉冲之宽度是 2.35 μ s ± 100ns ,周期为半行,共 12 个(前六个,后六个)。场同步脉冲有 6 个槽脉冲,其宽度为 4.7 μ s ± 100ns 。
从时间上看全电视信号:
每行时间为 64 μ s ,正程 52.2 μ s ,逆程 11.8 μ s ,行同步为 4.7 μ s ,行延迟为 1.3 μ s
一帧 = 奇数场 + 偶数场 =40ms
626 行 =312.5 行 +312.5 行 =29ms+20ms
场消隐 =25 × 64+11.8 =1611.8 μ s
场同步 =3 × 64=192 μ s
场延迟 =192 μ s
如下图所示:

在全电视信号中,把奇数场同步信号之前沿作为一场之起点,第 1 、 2 、 3 行是场同步信号,第 4 、 5 、 6 行是后均衡脉冲, 7~22 行还是场消隐信号,该场消隐信号从前场 623 行开始,因此,整个消隐信号是 25 行加一个行消隐时间。图像信号从 23 行起到 309.5 行止,共 287.5 行,这就是第一场或称奇数场。从 309.5 行开始又是下一场之场消隐信号及前均衡脉冲,在 312.5 行出现下一个偶数场之场同步脉冲,奇数场到此结束。偶数场开始,图像信号及偶数场结束,如下图所示。奇数场加上偶数场称为一帧。

(2) 彩色全电视信号
在现代彩色电视系统中,通常采用 YUV 彩色空间或 YIQ 彩色空间, Y 为亮度信号,它可以与黑白全电视信号兼容, U 和 V 用载波频率ω SC 调制加到亮度 Y 上, 后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如下式所示:
CVBS = Y + Ucos ω SCt + S(t)sin ω SCt ( 2.15 )
在 NTSC 制系统中, U 信号调制在副载波之零相位上,而 V 信号是固定地调制在 90 。之相位上之。在 PAL 制系统中,调制情况略有差别。 U 信号之调制与 NTSC 制相同,而 V 信号之调制是:第一行调制在 90 。之相位上(与 NTSC 制相同,称为 NTSC 行);下一行(同隔行扫描是下面之第三行)调制在 270 。之相位上(称为 PAL 行);再下一行又回到 90 。之相位上。按此顺序, V 信号调制相位逐行倒相 180 。。图 2.8 示出了 PAL 制之平衡正交调制之倒相原理。

(图 2.8 PAL 制平衡正交调制中之倒相原理)
根据图 2.8 之矢量图,可写出 PAL 制色度信号 Ch 之表达式
Ch = Ucos ω SCt + S(t)sin ω SCt ( 2.16 )
式中, S(t) 称为 PAL 开关函数,它是双极性矩形脉冲,其重复周期为行周期 Th 之两倍,幅度为 +1 和 -1 。 PAL 开关函数 S(t) 代表 PAL 制系统之根本特征,它之引入相当有效地克服了 NTSC 制系统中对信道微分相位敏感之缺点,这是 PAL 制取得成功之原因。
后将亮度、复合消隐信号与色度信号、复合同步信号混合放大,形成 PAL 制彩色全电视信号。以 幅度和 饱和度(简写为 100/100 )之彩条信号为例之彩色全电视信号如图 2.9 所示,图中标出了各部分之标准电平数值。
图 2.9 在 75 Ω负载上, 100/100 彩条之彩色全电视信号各部分之电平标准(输入信号 R 、 G 、 B 幅度为 0.7V 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