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口市电动车“能卖,不能上牌”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不让上牌,并不是因为电动车超标,更不是因为违法售卖电动车,而仅仅是因为“治理街面乱象,控制保有量”.
看到这大伙是不是觉得,这就是活脱脱的现实版“掩耳盗铃”。
合规车子,合法售卖,然而,为了控制城市保有量,硬是用“不让上牌”控制保有量,意思是“不上牌,就不算保有量,因为,我看不见,也听不见”。
据党媒报道,群众反映,海口电动车“商家可以卖,市民可以买,但却不给上牌。”使得自2019年3月,海口市关闭电动自行车预约上牌系统至今,新增的近10万辆电动自行车,不能上牌。而不少人骑着无牌车上路行驶,交警为维持交通秩序经常予以抓扣。
而当记者和群众问及为何不让电动车上牌时,相关部门的回答是“为了治理街面乱象,控制保有量”。
然而,让大伙想不通的是,既然要控制保有量,又要加大街面治理,为何电动车还让卖,消费者还能从正常渠道买?
其实,多年来对于电动车如何有序、有效管理一直是考验各级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早期一些城市为了加大电动车使用乱象治理,极力使用“一刀切”的管理手段,为此,禁电、禁行、罚款、扣车等非常规事件频发,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然而,早期这些管理手段都是在电动车新国标并未颁布前的无奈之举。随着2019年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的执行,整个产业已经有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作为各地方管理立法参考。
时至今日,销售的电动车大部分早已是符合新国标标准的车型(不然,地方相关部门早已整治),但是,上牌系统历经一年半升级仍未完成,这着实让人充满无奈!
一边要求“市民购买新车15天内要上牌,否则无牌上路要接受管理或处罚。”而另一边却关闭上牌系统,让人不知所措。
无论是系统升级还是控制保有量,主管部门上牌系统“一关了之”,以致部分老百姓被迫骑着不能上牌的车上路,不得不冒着被处罚的风险、承担被处罚的成本,这其实是典型的“懒政”!
还是那句话,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