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动两轮车行业全年销量4000万台,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比前几年的高位滞涨,2020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却创造了年产销规模的历史新高。
基于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的研判,营商认为,2021年电动两轮车行业的产销规模将达到6000万台,同比增长达到50%以上。实现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这三大增量。
01
首先是政策驱动带来的换购潮和市场刚需的持续释放。
自2019年新国标正式执行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超标车”的过渡期管理办法,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庞大的存量市场将在未来2—3年,被强制升级为新国标款车型。
此前,对电动车一刀切式的管理终于被废弃,部分城市也迎来的大爆发。以广东市场为例,国标执行释放了压抑已久的市场刚需,6月份,中山爱玛经销商单月销售12000多台国标车,爱玛、台铃、小刀等品牌在广东市场的销量,均创造了历史新高。据营商调研,今年广东省全年的销量将突破500万台。
此前,营商也针对换购市场制作了“点燃换购潮”的专题报道,尤其针对广东、浙江市场进行了深度的剖析。仅浙江市场就有2000万台的换购需求。
02
其次,电动车产品创新升级带来的增量市场。
从企业层面来看,尽管损失了整个一季度的时间窗口,经过二季度的复工复产,再到三季度的全面复苏和赶超,一二线品牌集体实现了逆势增长,大部分品牌在三季度时就完成了去年一整年的销量,少数品牌甚至实现了60%以上的增长。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锂电化、智能化带来的产品升级,用户的驾乘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比如爱玛的豪锂系列,上市三个月,就带动锂电品类实现了10倍以上的销量增长。此外,小牛、九号机器人等互联网品牌,通过智能化操控体验,吸引了更多潜在消费者的购买。
03
第三,来自新出行和出口市场的增量。
在10月末义乌“锂电千人峰会”上,哈啰换电、滴滴、智租为代表的共享换电品牌,让我们看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巨大潜力。每年至少有300—400万台电动车投放到共享换电市场。
出口市场一直是一块闷声发大财的生意,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世界工厂”身份的凸显,电动两轮车出口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前不久,RCEP的正式成立,再加上全球疫情后,海外市场对个人代步工具的旺盛需求,客观上都会促进电动车出口市场的繁荣。
总结:
政策驱动+市场刚需+新出行。三大增量将推动电动车产业实现50%以上的销量增长。
截止目前,已经有三家品牌锁定“年销千万”的战略目标。战火,一触即发。
分享2021年6000万台,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三大增量-东台电动车维修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