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进去? 我让你梭一哈! 梭一哈! 袁家岗 漫画/江丽仙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
农民工子女学说普通话。
近日,微博上流传的一则笑话让不少重庆网友捧腹——
话说某日在轻轨入闸口,一位外地朋友拿着磁卡不知如何进闸。眼看人多排起了长队,旁边一位保安看不下去了,用川普说道:“梭(重庆话意为‘将卡插入’)一哈!”乘客不明白“梭”为何意,愕然。保安急了:“我让你梭一哈!梭一哈!”于是,这名乘客弯腰探头,对着闸机说了声“袁家岗”……
在对这则笑话的上千次评论和转发中,网友们再次爆发了一场关于“到底该说方言还是说普通话”的争论。
“外地人来到重庆,啷个也还是要了解一点本地的方言撒,入乡随俗嘛。”有网友说。
“作为一个直辖市,公共场合说普通话是应该具备的 起码的素质,保安的‘川普’说得也太不标准了,难怪人家听不懂。”有网友则为外乡人鸣不平。
在赞同说普通话的人看来,重庆是一个方言情结非常浓厚的城市,“哪怕别人跟他交流时说普通话,他还是和你说重庆话”,这影响了对外开放的形象;而很多坚持说方言的重庆人则认为,重庆方言属于北方语系,“只要说慢一点,外地人还是很容易听懂的”,说一口“椒盐味”的普通话反倒显得别扭。
说方言,还是普通话?耿直、热情的重庆人为此很“纠结”。
1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上海广州曾打响方言和普通话“大战”
2009年2月4日,上海《新民晚报》在其社区版刊登了一篇题为《新英雄闯荡上海滩,不限户籍个个精英》的文章。文中写到:“‘新上海人’,浦东密集度 高,办公大楼里 多。到浦东,尤其是陆家嘴,都说普通话,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在浦东的饭店酒店,连拉门的服务生都是说普通话‘先生先生’的,在浦西,黄河路美食街上一片上海话敲车窗:‘阿哥阿哥吃饭伐?’可见新旧上海人的差异。”
文章见报后,“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的观点引起了大批上海读者的不满,认为伤害了上海人的感情。许多上海网友在网络上口诛笔伐,强烈要求该报公开道歉。此后,该报在其官方论坛发表了致歉帖子,负责社区版的编辑也被停职。
2009年底,为迎接亚运会,广州电视台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将原来用广东话播出的经济频道改为普通话播出,另将粤语播出的“午间新闻”也改为普通话。但改版后的经济频道,收视率一年内从0.34下降到0.09,午间普通话新闻也收视率大跌。不得已,2010年初,电视台只得又悄悄改回粤语播出。
而在关于广州电视台是否应该取消粤语播音而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完全普通话的20%,支持粤语的80%。甚至有一直说粤语的本地市民喊出:“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广州在粤语在!”等口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推广普通话。自1998年起,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被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来自国家语委的数据显示,自1986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来,全国13亿人口中会说普通话的已经占到53%。
市语委办公室主任余世琳介绍,重庆早在2005年就成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到目前为止,全市会说普通话的市民占到7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坚持得不够好,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厚”。
2说方言超执著 重庆人让外地人“很受伤”
来自甘肃兰州的李娟,在重庆已经待了10年。本以为早已能听懂重庆话的她,没想到在一次看病的时候听了一回“天书。”
3月上旬,李娟感到腰椎间盘部位有些不适,慕名来到两路口一小巷里找一位有名的老中医。“没想到,老中医的区县口音特别重,加上又是老年人,那说话才叫一个难懂。”交流了半个小时出来,李娟还没搞清楚自己的腰椎间盘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所幸的是,老中医给她开了处方,可以按照处方去抓药。
针对不少外地网友在网上“吐槽”的“重庆人就是爱说重庆话”这一“地方方言情结”,记者调查发现,相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在一些公共场合或是服务行业,一不留神就冒出方言的情形经常出现。
从2011年4月1日实施的《重庆市道路运输驾驶员管理办法》,对出租车驾驶员提出了要求:服务中未说普通话将被罚款。然而,近两年过去了,如今,很多的哥在机场或车站接到乘客开门第一句,依然是“切哪里?”,让很多外地乘客半天反应不过来。
在人流量比较大的超市和一些大型商场,由于有硬性要求营业员必须用普通话,“椒盐式”川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有网友发帖总结出重庆商场营业员 常说的四句“普通话”:“晚间打zei(意为‘折’)了,打zei(意为‘折’)了”、“老师,你看嘛,我们这个冰箱的后面是个geng(意为‘整’)的”、“这个孩子(意为‘鞋子’)乖得很,你告(意为‘试’)一哈嘛”、“帅哥,我们嘞个裤儿穿在你身上嘿伸抖(意为‘很帅’),你过来,我再帮你把裤脚扯一哈嘛。”
市嗓音研究会张成永教授表示,有研究表明,长期说重庆方言对嗓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重庆话在发音上多是硬起音,即声带先闭合而后气流冲开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声。硬起音这种说话方式起音急速,声带组织易疲劳,声带也会有轻度充血和肿胀现象。再加上重庆人说话声音大、比较冲,更容易造成声带损伤。”
3“抢救方言”非危言耸听 重庆方言部分语音和词汇已发生变化
虽然重庆人坚持说重庆方言的情结比较浓厚,但很多重庆人并不知晓,自己说的重庆方言和地道的老重庆方言已经有一些“出入”。
“妈,你恩(意为‘硬’)是哦,赶个公交车过来,坐了一个多小时。”上个星期六中午,在洋人街风景区,读初中的女儿抱怨妈妈孙小莲来迟了。孙小莲发现,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女儿的口音和自己已经有差别了。
2012年11月,由重庆工商大学语言学教授、全市学术带头人杨月蓉主编的《重庆市志·方言志》出版发行,记者在这套73万多字的方言资料中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重庆方言的部分词汇发生了增减和替代,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庆方言的部分语音也发生了变化。
分享方言是即将逝去的美丽文化?说方言,还是普通话?-鞍山电动工具维修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