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26000000地名由来:《郡县释名》湖广卷下:宁远县取“远人绥宁之义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宁远县在秦以前属荆、楚之地,西汉(前206年),分设营道、冷道二县,汉武帝元朔5年(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买为舂陵侯[阅读全文]
江永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25000000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116道州永明县:“因县界永明岭为名。”1956年将原江华县部分地区划归永明县后,改名江永县,由江华、永明二县各取首字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江永县历史悠久。汉武帝元鼎六年([阅读全文]
道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24000000地名由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零陵郡置营州。次年改南营州。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道州得名始于此。清道光《永州府志》卷2引《名胜志》说:道州“以营道山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阅读全文]
双牌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23000000地名由来:1969年12月,经******批准,撤销潇水林区管理局,成立双牌县,因县城驻双牌而名双牌县,属零陵地区行署辖。1969年设双牌县,因双牌镇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双牌县是新成立的林区县。1964年5月,[阅读全文]
东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22000000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116永州东安县:“马氏割据时,析零陵县置东安场,以近东安江岸为名。”《郡县释名》湖广卷下:“宋雍熙初立为县,从驿场故名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东安境域自春秋至三国蜀章武[阅读全文]
祁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21000000地名由来:三国吴侯孙皓从泉陵县分出祁阳、永昌二县,始有祁阳县名,因地处祁山的阳面而得名。据《舆地纪胜》卷56引《零陵志》说:“县在祁山之南,故曰祁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祁阳历史悠久。商周属荆州[阅读全文]
冷水滩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03000000地名由来:冷水滩一名由其地有滩,滩的东面有崖,崖下有一冷溪而得名。历史沿革:冷水滩一名由其地有滩,滩的东面有崖,崖下有一冷溪而得名。夏商为荆州之地,春秋战国为楚南之境,秦属长沙郡,西汉属泉陵国,东汉至南[阅读全文]
零陵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5年11月21日批准撤销零陵地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市新设芝山区、冷水滩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朝阳街道东岳宫社区杨梓塘社区沙沟湾社区老渡口社区柳子街社区枫木山[阅读全文]
永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100000000地名由来: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置永州,“有永山永水之所出州”,“永州”之名始于此。《太平御览》卷171引《十道志》说:“隋平陈置永州,因永水为名。”而《方舆胜览》卷24永州《山川》则称:永山“在零[阅读全文]
资兴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81000000地名由来:唐代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撤晋兴,归郴县;高宗咸亨三年(672年)重置县,以治所前资兴江命名,首称资兴。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3期《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称:“该县唐为资兴县,今县东南二十里有资兴[阅读全文]
安仁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8000000地名由来:安仁的得名,取自《论语》:“仁者安仁”。历史沿革:安仁的得名,取自《论语》:“仁者安仁”。在商、周时代属荆州。秦代属长沙郡。唐武德年间(618-626年)设置安仁镇,属潭州长沙郡衡山县地。贞观元年(62[阅读全文]
桂东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7000000地名由来: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桂阳之零陵、宜城二乡为桂东县,治上犹寨(今寨前),为桂东立县之始。因东有小桂山,故名。据《名胜志》说:桂东县“以在桂阳之东而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桂东[阅读全文]
汝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6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汝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代属长沙郡,为郴县地。东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为汉宁县地,属桂阳郡。三国时,汝城县属吴,分隶桂阳郡。晋初属晋宁县。东晋穆帝升平2年(358年)析晋宁县地始置[阅读全文]
临武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5000000地名由来:因临近武水河,故名临武。《水经·溱水渡》:“武溪水出临武县西北桐柏山,东南流,右合溱水,乱流逕临武县西,谓之武溪。县侧临溪东,因曰临武。”(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临武古属荆州。战国时楚[阅读全文]
嘉禾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4000000地名由来:清光绪《湖南通志》卷42《建置志二·城池二》载《嘉禾县古城考》称:“本桂阳州仓和堡地,明崇祯中有司以堡去州治远,难以遥制,请立县镇抚。于是割临武六都八里,桂阳州五都、六里立嘉禾县。”《嘉禾重修[阅读全文]
永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3000000地名由来:宋熙宁六年(1073年)县治迁便江北岸(即今县城)更名永光县。因地当冲要,为激励人守开拓这片土地,使之永元兴旺发达而得名,自此沿用至今。《读史方舆纪要》卷82郴州永兴县:“宋熙宁中,太守李士夑以古便县[阅读全文]
宜章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2000000地名由来:宜章县古称义章县,因境内有大章、小章二水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卷117郴州义章县:“其县北临章水,因以为名。”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太宗旧名(光义),改为宜章。(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阅读全文]
桂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21000000地名由来:据《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军沿革》:“以其在桂洞之南,故曰桂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桂阳县历史悠久。夏为荆州地。商属楚荆。战国为黔中郡地。秦属长沙郡。汉为桂阳郡郴县地,其时开采大凑山[阅读全文]
苏仙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03000000地名由来:因境内名胜苏仙岭得名。历史沿革:1994年撤郴州市(县级)、郴县,以原市之北部、县之东部、北部置苏仙区。******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郴州地区、郴州市和郴县,设立郴州市(地级)和北湖区、苏仙区。村级以上[阅读全文]
北湖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1002000000地名由来:境内有北湖,区以湖名。历史沿革:1994年撤郴州市(县级)、郴县,以原市之南部、县之西南部置北湖区。******1994年12月17日批准撤销郴州地区、郴州市和郴县,设立郴州市(地级)和北湖区、苏仙区。村级以上行政[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