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381000000地名由来:《郡县释名》湖广卷下:湘乡县“以在湘水之乡,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秦属湘南县,西汉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哀帝刘欣封长沙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成为列侯食县属长沙国。东汉改属零陵[阅读全文]
湘潭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32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湘潭县在秦以前属荆、楚之地,秦时设置湘南县。东汉末年,湘南县治设今花石汉城桥。三国孙吴太平二年(257年),县治迁石潭古城;南朝肖梁天监年间(502-519年,从阴山县割地设置湘潭县,湘潭县名开[阅读全文]
岳塘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304000000地名由来:因境内有一较大鱼塘名岳塘得名。历史沿革:1954年设下摄司区。1961年改岳塘区。因境内有一较大鱼塘名岳塘得名。1992年板塘区和郊区湘江南岸地并入。国务院1992年6月25日批准撤销湘潭市雨湖区、湘江区、岳塘区、[阅读全文]
雨湖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302000000地名由来:因境内有始建于明代的雨湖得名。历史沿革:1980年析河西区设雨湖区。1992年8月湘江和郊区湘江北岸地并入。1992年前历为湘潭县城所在地。湘潭市人民政府驻区内雨湖路。国务院1992年6月25日批准撤销湘潭市雨湖区[阅读全文]
湘潭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300000000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卷80说:“以昭潭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战国秦为长沙郡湘南县(见明崇祯《长沙府志》)。西汉为长沙国湘南县和连道县以及零陵郡湘乡县地。三国初以湘江为界,分属吴、蜀,后[阅读全文]
醴陵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81000000地名由来:因城北有陵,陵下有井,涌泉如醴,故称醴陵。据《太平寰宇记补阙》卷114:醴陵县“县北有陵,陵上有井,涌泉如醴,因以名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夏禹分中国为九州,醴陵属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阅读全文]
炎陵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25000000地名由来:酃县,因境内有酃泉(俗称“龙王井”)而得名。历史沿革:酃县,因境内有酃泉(俗称“龙王井”)而得名。自秦汉以来,酃县原属茶陵县地。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将茶陵、康乐、霞阳、常平分出而设酃县,隶茶陵[阅读全文]
茶陵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24000000地名由来:境内多山丘,又有炎帝神农氏“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传说,因而得名。据《元和郡县志》卷29衡州茶陵县:“因南临茶山,县以为名。”《太平寰宇记》卷115衡州茶陵县:“图经云,茶陵者,所谓陵谷名焉。”(中国[阅读全文]
攸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23000000地名由来:春秋战国时为楚国所开发。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县,因攸水得名。据《水经·洣水注》:“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县以攸溪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为楚国所开发。西汉高祖五[阅读全文]
株洲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2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59年前统称株州郊区。湘潭、醴陵各划入部分组成。196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株洲市郊区和湘潭、醴陵、长沙三县划出部分地域合并新建株洲县,隶属株洲市。1984年,县城划出4乡及6村归株洲市郊区。县[阅读全文]
天元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1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国务院1997年5月31日批准撤销株州市的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株州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嵩山路街道大湖塘居委会花园里居委会桥北居委会大坪管理处社区莲[阅读全文]
石峰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04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国务院1997年5月31日批准撤销株州市的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株州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田心街道三冲社区叫鸡岭社区东门社区南峰社区北岭社区泉塘湾社区[阅读全文]
芦淞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03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国务院1997年5月31日批准撤销株州市的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株州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贺家土街道来园社区大园社区漂家井社区长塘湾社区曹塘坝社区文化[阅读全文]
荷塘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国务院1997年5月31日批准撤销株州市的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调整设立株州市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月塘街道文化路社区东湖社区合泰社区南岳岭社区石塘冲社区石子头[阅读全文]
株洲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200000000地名由来:据宋范成大《骖鸾录》载:乾道九年(1173年)二月,“二日,宿槠洲市,又当捨舆泝江。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容旅之所盘泊,故交易甚夥,敌壮县”。可能是因该地槠树繁茂,故有“槠洲”之称。由于“槠”“株”[阅读全文]
浏阳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181000000地名由来:元初,迁县治于居陵镇居陵镇和淮川镇都在浏水北岸,而北水为阳,故名浏阳县。据《水经·浏水注》:“浏水出县东江州豫章县首裨山,导源西北流,逕其县南,县凭溪以即名也。”《元和郡县志》卷29潭州浏阳县[阅读全文]
宁乡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124000000地名由来: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析益阳、长沙、湘乡部分地置宁乡县(志载:因宁地“民丰士闲”,遂“邑以宁名”,治所迁玉潭镇(今城关镇),属潭州长沙郡。《寰宇通志》卷55长沙府《建置沿革》:宁乡县“宋太平兴[阅读全文]
望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122000000地名由来:1951年5月2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分长沙县湘江以北全部及湘江以东西北角一部分设置望城县,县治设于岳麓山北的望城坡(故名望城县),隶属长沙专署。该县因初设时,县治设在岳麓山北之望城坡,故名[阅读全文]
长沙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121000000地名由来:其名称来历有二说:一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十三洲志》有“有万里沙祠,故名长沙”的记载。一以星象分野命名,《史记》载有“轸旁小星曰长沙,应其地”。故长沙又名“星沙”。历史沿革:县辖地春秋战国时属楚[阅读全文]
雨花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3011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国务院1996年4月22日批准撤销长沙市东区、南区、北区、郊区,设立长沙市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侯家塘街道梓园社区韶山路社区侯家塘社区湘农桥社区泉塘社区电[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