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9000000地名由来:剑河原名清江,苗名称勾鹅。剑河县名系苗寨勾鹅之谐音。清水江亦名剑河,故县以剑河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剑河原名清江,苗名称勾鹅。剑河县名系苗寨勾鹅之谐音。明以前史称“化外生苗地”。清[阅读全文]
锦屏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8000000地名由来:锦屏县因锦屏山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据1972年县敦寨水泥厂出土的磨制石斧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锦屏县地即有人生息繁衍。春秋战国时属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镡成县。元至元二年[阅读全文]
天柱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7000000地名由来: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503镇远府《山川》:柱石山“在天柱县北十五里。上有石如柱,县以此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周朝归楚巫黔中地,夜郎所属。秦代属黔中郡。汉初属荆州武陵郡。武帝时改属牂牁[阅读全文]
岑巩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6000000地名由来: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506思州府《山川》:岑巩山“在府城(按,即今岑巩县城)西二十里。峰峦层叠,连亘百里”。县因岑巩山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隋初置清江县。唐武[阅读全文]
镇远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5000000地名由来:《大明一统名胜志·贵州名胜志》卷3:“德祐元年田氏降,置镇远沿边溪洞招讨使司,寻改军民总管府,以田氏为总管,治镇远中河山(即今▉阳镇)”。镇远取“镇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阅读全文]
三穗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4000000地名由来:据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地理志上册)称:灵山县改名三穗县,是因这一年“当地有‘一禾三穗’的喜庆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据明万历《贵州通志》载: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阅读全文]
施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3000000地名由来:《郡县释名》贵州卷:“城北有巴施山,圆耸插天,状如卓笔;西南有秉溪,北流而入于洪江。曰施秉者,合山、水为名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殷周时期属“鬼方”,春秋时期属“牂牁”,战国属“大夜[阅读全文]
黄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22000000地名由来:黄平县名,源于旧州,以地平“撅土为黄”而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503镇远府《古迹》载:黄平故城“在黄平州西北四十里。本宋、元时黄平府土司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黄平府,明改置黄平州,治[阅读全文]
凯里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01000000地名由来: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说:“凯里”为苗语音译,意为“开田”。(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凯里市自古以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元以前,属瓯脱之地。明洪武十四年([阅读全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600000000地名由来:该自治州以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命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sp;乡/镇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凯里市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三棵树镇舟溪镇鸭塘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阅读全文]
赫章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28000000地名由来:元代称“墨特川”,明代始称“墨张”,清代改称“黑章”,赫章县名由此而得。1918年设赫章分县,属威宁县。1942年析置赫章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新石器时期属“赤水”部落;春秋时属莫国地;战国[阅读全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27000000地名由来: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乌撒府。清康熙五年(1666年)置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威宁州。1913年改威宁县。1954年建立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仍[阅读全文]
纳雍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26000000地名由来:因境内有纳雍河而定为纳雍县。以境内有纳雍河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秦属夜郎,西汉属犍为郡,东汉属犍为属国,三国和西晋属朱提郡,隋属昆明府,唐属罗甸国,宋属罗氏鬼国,元属八番顺路宣慰[阅读全文]
织金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25000000地名由来:以县境有织金河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夏朝属梁州、商、周时属鬼方,春秋时期牂牁国,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巴郡,汉时属益州牂牁郡,三国时属罗甸国,晋至南北朝分属平夷郡、平蛮郡、唐时[阅读全文]
金沙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24000000地名由来:县名取南郊金宝屯的“金”,北郊沙溪坝的“沙”字,合为“金沙”。金沙县有金沙里,为富庶之区。县名金沙取“地区富庶,砂土与黄金同价”之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原名打鼓新场。元代在沙溪设长官[阅读全文]
黔西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23000000地名由来:古为黔州西境,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秦时划归夜郎县,汉时属犍为郡(后改隶牂牁郡)平夷县,魏晋南北朝时属平蛮郡,隋时水西地区为土著豪族分割。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水西地区的彝族[阅读全文]
大方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22000000地名由来:明崇祯九年(1636年),水西土司阿乌迷等将部分领地献出,镇将方国安开始建城,取名为“大方”;明崇祯九年(1636年)筑大方城。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置大定府。二十六年降为大定州,雍正七年(1729年)复升[阅读全文]
毕节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01000000地名由来:《黔南识略》卷26:“近城一水俨若濠堑,昔人谓之毕川,邑之得名以此。或云,元初设驿,时逢除夕,故名曰毕节。”清光绪《毕节县志》卷2:“毕节筑城以十二月晦日始成,因名毕节。1993年设市。(中国地名语源词[阅读全文]
毕节地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400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sp;乡/镇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毕节市市西街道市东街道三板桥街道流沧桥街道大新桥街道观音桥街道鸭池镇梨树镇岔河镇朱昌镇田坝镇长春堡镇撒拉溪镇杨家湾镇放珠镇青场镇水箐镇何官屯镇对坡镇大银镇林[阅读全文]
安龙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22328000000地名由来:清咸丰《兴义府志》卷2《地理志·沿革》载:清始有南笼之名,“名曰南笼者,以兼辖安南、安笼所地,故合二所之名以名之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南宋宝祐元年(1258年),于今县城东北之干龙洞[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