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33000000地名由来:清为色他司,或称色大。1952年设色达办事处。1956年设色达县。“色达”,藏语意为“金马”。(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色达古为西羌。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汶山郡,为汶山郡缴外地。魏晋至隋唐为党[阅读全文]
石渠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32000000地名由来:石渠,系藏语译音,意为所巴下色登部落的后代。由于系全民信教地区,以境内 大的喇嘛寺,系西藏色拉寺喇嘛呷举洛绒曲登所建的色须寺庙名称而得名,沿用至今。据1985年版《石渠县地名录》说:“石渠”,藏语意[阅读全文]
白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31000000地名由来:“白玉”系藏语译音。一说“白”既“吉祥盛德”;“玉”既地域或地方。当地藏族认为此处四周地形组成了吉祥的图案,是盛德的处所,故取名“吉祥盛德的地方”而得名。本德格土司地,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土归[阅读全文]
德格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30000000地名由来:“德格”,藏语意为“四部为十善”,为元代初帝师八思巴赐以德格家族萨迦名僧四郎仁清的个人名誉称号,此后依次演变为德格土司家族族号,土司辖区地名称谓,以致县名。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6号载《拟改各省重[阅读全文]
新龙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9000000地名由来:藏语称“聂隆”,意为“有森林的河谷”。因县城位于山凸之上,形如龙头,历称龙县,故建国后改名新龙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元朝始设“瞻堆”土司治,清雍正6年(1728年)属四川省雅州府,同治4年[阅读全文]
甘孜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8000000地名由来:“甘孜”属藏语地名,为“择定吉日”之意。明为甘孜等土司地,清为霍尔甘孜麻书和霍尔孔撒二土司地,宣统元年(1909年)改土归流,设甘孜委员。1913年改甘孜县。“甘孜”,藏语意为“洁白而美丽”。(中国地名[阅读全文]
炉霍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7000000地名由来:炉霍原名“霍尔章谷”(藏语译音)。藏语“章谷”、“霍尔“其意分别为“岩石上”和“蒙古人”,传说当地土司系蒙古族后代,其官寨处于岩石上,故得此名。霍尔章谷,汉为白狼夷地,隋为附国地,唐属吐蕃,元、[阅读全文]
道孚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6000000地名由来:据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藏历马年(682年)“冬,芒辗细赞(王)与芒相达乍布二人于道孚城堡集会议盛”,即此。“道坞”,藏语意为“马驹”。因从山上俯视县城,形似马,故名。(中[阅读全文]
雅江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5000000地名由来:雅江古名“中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治后初称“河口县”,因位于雅砻江边而得名,藏语为“亚曲喀”即河口之意。据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正译·七十九、西康三十六县名义》:雅江县“以其[阅读全文]
九龙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4000000地名由来:以当地有三岩龙、八窝龙、麦地龙、洪坝龙、湾坝龙、速窝龙、菩萨龙、甲拖龙、雪洼龙等九龙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西汉时属蜀郡西部都尉地,东汉属蜀郡都尉,三国属汉,晋属汉嘉郡。唐属吐蕃。[阅读全文]
丹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3000000地名由来:并取三土司(丹东、巴底、巴旺)首字为名,名曰:“丹巴”,虽因时局动荡未果。但也“丹巴”因此而得名。据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正译·七十九、西康三十六县名义》称:丹巴县境“包括丹东、巴底[阅读全文]
泸定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2000000地名由来:据任乃强《西康图经》(地文篇)《正译·七十九、西康三十六县名义》称:泸定“番名阿龙。康熙四十三年建桥于此。于时误认大渡河为泸水,故名泸定桥,设巡检治之。改流之役,因以为县,仍其旧称”。是泸定[阅读全文]
康定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21000000地名由来:据《卫藏通志》卷4载:“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也说:“打箭炉未详所始,蜀人传诸葛武乡侯亮铸军器于此,故名。”皆望文生义之辞。实际上这里是达、折二水汇流之[阅读全文]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300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sp;乡/镇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康定县炉城镇姑咱镇新都桥镇雅拉乡时济乡前溪乡舍联乡麦崩乡三合乡金汤乡捧塔乡沙德乡贡嘎山乡普沙绒乡吉居乡瓦泽乡呷巴乡甲根坝乡朋布西乡塔公乡孔玉乡泸定县泸[阅读全文]
红原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233000000地名由来:1960年,经******批准,正式建立红原县,意为“红军走过的草原”。该县以纪念红军长征经过雪山草地而命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红原地区的历史,向无文字查考。1949年前历代政府政令不达之地。境内[阅读全文]
若尔盖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232000000地名由来:逐称“作革土司部”(今县治),随后出现“若尔盖十二部落”、“包座七房”之称谓。1912年后,为“作革寺”,后音译为“若尔盖”。据雀丹《阿坝藏族自治州县名浅释》(载《地名知识》1984年第4期)说:若尔盖[阅读全文]
阿坝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231000000地名由来:“阿坝”,藏语意为“鼓形地”。按,“阿”,藏语是“鼓”的意思。当地人民将上、中阿坝的地形比喻为鼓,克柯河、若柯河比喻为套在鼓上的两条绳子。阿坝因此而得名。另据雀丹《阿坝藏族自治州县名浅释》(载《[阅读全文]
壤塘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230000000地名由来:壤塘系藏语地名,意为“财神坝子”。相传在今中壤塘寺院后有座山,山象菩萨,藏语为“藏跋拉”,意为“财神”;山的前面有个坝子,藏诏称“塘”,故壤塘由此而得名。据雀丹《阿坝藏族自治州县名浅释》(载《地[阅读全文]
马尔康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229000000地名由来:“马尔康”因驻地寺庙得名,系藏语音译,藏文含义为“兴旺发达”之地。据雀丹《阿坝藏族自治州县名浅释》(载《地名知识》1984年第4期)说:马尔康来源于境内梭磨河畔一座古庙名,该庙是一名叫“玛康”的活佛[阅读全文]
黑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513228000000地名由来:黑水历史悠久,以县有黑水河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15茂州直隶州《山川》:黑水河“在州西北六十里。源出生番界,东南流经▉溪营西界,至长平堡西入大江(岷江),即古翼水也”。县以黑水为名。(中国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