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622000000地名由来:《寰宇通志》卷81载:应州“盖以州北有龙首,南有雁门二山相应,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战国时属赵。秦归雁门郡。西汉武帝元狩年间(前122-前117年),置剧阳县,王莽时改为善阳县。东汉初复为[阅读全文]
山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621000000地名由来:金大定七年(1167年)更名山阴,因县境在佛宿山之阴得名。据清光绪《山西通志》卷28载:“辽河阴县,以县在桑干之南。水南曰阴,故曰河阴。其后更名山阴,以在复宿山之北。”(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阅读全文]
平鲁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603000000地名由来:明嘉靖中叶平虏卫治自大同徙老军营,即今井坪北30公里平鲁城。清初因“虏”为汉族对敌方的蔑称,遂改平虏卫为平鲁卫。历史沿革:明嘉靖中叶平虏卫治自大同徙老军营,即今井坪北30公里平鲁城。清初因“虏”为汉[阅读全文]
朔城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602000000历史沿革:1989年以朔县改置。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北城街道办事处马邑路居委会北关路居委会开发路居委会建设路居委会西兴街居委会古北西街居委会古北东街居委会府南居委会府西居委会市府居委会东兴街居委会北关村小村南[阅读全文]
朔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600000000地名由来:据《尔雅》:“朔,北方也。”《尚书·尧典》有“和叔宅朔方”一语,汉朔方郡之名本于此。朔州乃袭朔方郡之名。朔县因朔州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秦置马邑县,治今市区,属雁门郡,东汉雁门[阅读全文]
高平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581000000地名由来:《郡县释名》山西卷下引《方舆胜览》云:“四面皆山,而中有平地,故曰高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后属赵。秦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改泫氏县,仍属上党郡。北魏又改为元氏[阅读全文]
泽州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525000000历史沿革:******1996年8月8日批准撤销晋城市郊区,设立泽州县,县人民政府驻南村镇。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南村镇晋普山南村原家村北社村孔匠村马匠村西峪村段匠村浪井村司匠村窑河村下庄村青杨掌村东阳村牛匠村杨洼村裴[阅读全文]
陵川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524000000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卷43:陵川县“以县多陵阜而名”。《山西历史地名录》:“以县有陵阳水,故名陵川。”(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周属晋国,秦属上党郡,历由高都、泫氏、高平县管辖。隋开皇十六年(596年[阅读全文]
阳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522000000地名由来:《郡县释名》山西卷下:“邑志云,今县治古阳陵驿也,县名以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相传汤曾祷雨于境内。周称濩泽。在今县城西12.5公里嶕峣山上,《墨子》:“舜渔于濩泽”、《穆天子传》:“四[阅读全文]
沁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521000000地名由来:《水经·沁水注》:“沁水又逕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是沁水县以沁水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晋国端氏地,战国属韩,汉置端氏县,属河东郡。三国隶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阅读全文]
晋城市市辖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501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阅读全文]
晋城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500000000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44载:晋城县“以三国分晋地后,封晋君于此,故曰晋城”。(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西部属河东郡。西晋分属平阳郡、上党郡。西燕慕容永析上党[阅读全文]
潞城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81000000地名由来:潞,古为潞子国, 早见于《春秋·宣公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水经·浊漳水注》:“(潞)县故赤赤翟潞子国也。”潞城县亦以潞子国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阅读全文]
沁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31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3:沁源县“因沁水为名”。县据沁水上源,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西汉始设县治,名谷远县,隶上党郡。新莽,改为谷近县。东汉复名谷远县。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因系沁[阅读全文]
沁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30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3称:“因州东沁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初,县境为赤狄所居,晋灭赤狄余部,置铜鞮邑。晋悼公13年(前560年)封其地为大夫羊舌氏食邑。之后晋灭羊舌氏族,于前515年,将[阅读全文]
武乡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29000000地名由来:因境内有武山和武乡水而得名。《水经·浊漳水注》:“涅水又东南,武乡水会焉。水源出武山,西南逕武乡县故城西。”《名胜志》称:武乡县“以武乡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因境内有武山和[阅读全文]
长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28000000地名由来:长子县,据唐十道图云:“长子尧子丹朱所居”,丹朱筑丹朱城,周十里。《读史方舆纪要》卷42引《唐十道图》:“长子城,丹朱所筑。丹朱,尧之长子,因名。亦曰丹朱城。”(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长子县[阅读全文]
壶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27000000地名由来:《水经·浊漳水注》:“漳水又东北逕壶关县故城西,又屈逕其城北。故黎国也,有黎亭。县有壶口关,故曰壶关矣。”《元和郡县志》卷15:壶关县“山形似壶,于此置关,故名壶关”。县因壶关为名。(中国地名[阅读全文]
黎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26000000地名由来:甲骨文中有“▉方”(康丁卜辞“伐羌▉▉方”),即黎方。《尚书》:“西伯戡黎”,即此。《左传·宣公十五年》:晋荀林父灭潞,“立黎侯而还”。黎侯国故址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今黎城县因古黎侯国为名。[阅读全文]
平顺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40425000000地名由来:因取“平息贼寇,顺乎人意”之意命名“平顺县”。此县为明朝统治者在****了青羊山以陈卿为首的农民起义以后所置,据《郡县释名》山西卷下载,取“太平顺化”之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平顺县古为潞[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