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1024000000地名由来:周武王伐纣灭商后,封陆终四子求言(会人)于邻,别封于鄢,始称鄢国。春秋(公元前769年),郑灭鄢,废国为邑,称鄢陵,属郑地。《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又,成公十六年,“晋侯及[阅读全文]
许昌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1023000000地名由来:相传唐尧时高士,许由率其部族牧耕于此,故称此地为“许”。西周时,武王封文叔于许,男爵,称许国,都邑在今张潘乡古城村一带。战国时,许国封地被韩、魏瓜分。秦在原许国地置许县、颍阴县,隶颍川郡。东汉建[阅读全文]
魏都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1002000000地名由来:据《元和郡县图志》载:“魏太祖迎帝都许。及魏受禅,改许县为许昌。然魏虽都洛,而宫室、武库犹在许昌。”故后人习称许为魏都。历史沿革:西汉为颍阴县治。东魏并为长社县治。北齐废颍阴入长社。北周为许州治[阅读全文]
许昌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1000000000地名由来:三国魏黄初十年(公元221年)以“魏基昌于许”,遂将许昌改许县。许昌之名始于此。《水经·洧水注》:“许昌县,故许男国也。……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及魏承汉历,遂改名许昌也。”(中国地名语[阅读全文]
濮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928000000地名由来:秦王(赢政)七年(公元前20年)置濮阳县,属东郡。从此始有濮阳之名。历史沿革:古为帝丘。秦王(赢政)七年(公元前240年)置濮阳县,属东郡,从此始有濮阳之名。汉因之。新莽时期改为“治亭”,属兖州。隋代[阅读全文]
台前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927000000地名由来:台前县城东北隅,明代有一座土山,此山似凤头,东西堤似凤翅,故名凤凰山。凤凰山有一凤凰台,台南有一小村,名曰台前。县城以此村为基地,故名台前县。据尚景熙《河南地名漫录》:“寿张故城南十二里有凤凰山[阅读全文]
范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926000000地名由来:汉始置范县,以范武子姓氏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范县夏属兖州。商为魏国。周代分属齐、鲁、卫3国。春秋为晋邑。战国为齐地。秦属东平。汉置县。晋代属东平国。南北朝时属北魏东平郡。北齐县废。隋[阅读全文]
南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923000000地名由来:唐武德五年(622年)析繁水置昌乐,属魏州。翌年,治所南迁,重著昌乐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新治在旧治之南”故,更名南乐。《读史方舆纪要》卷16说:“五代梁乾化五年[阅读全文]
清丰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922000000地名由来:唐大历七年(772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表奏朝廷析顿丘与昌乐(今南乐)4乡置县,因辖境内有隋代孝子张清丰门阙,故名为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阅读全文]
华龙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9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原属濮阳县。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1986年析郊区4乡1镇置濮阳市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中原路街道办事处京东居委会玉北居委会滨河居委会南里商居委会东白仓居委会京西居委会胜利路街道办事处金联华[阅读全文]
濮阳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900000000地名由来:《水经·瓠子河注》:“濮水逕其南,故曰濮阳也。”濮阳以在濮水之阳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为魏都。秦汉为东郡。三国两晋南北朝为濮阳国和濮阳郡。唐初为濮州,后改澶州。宋初为[阅读全文]
孟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83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孟县在商、周以前为冀州南境。周武王伐纣,会八百诸侯于黄河北岸(在今孟县西南),渡口称“盟津”又称富平津。春秋时期,周桓王以此地与郑国,故也称郑地,周襄王以此地赐晋,晋于是始启南阳(包括[阅读全文]
沁阳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82000000地名由来:地居沁水之南,按一般地名的命名规律,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似不应取名沁阳,但据《水经·沁水注》载:“(怀)县北沁阳城,沁水逕其南而东注也。”沁阳城故址在今武陟县西沁阳村,今沁阳或以故沁阳城为名[阅读全文]
温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25000000地名由来:相传,古时因境内有两个温泉而得名,夏朝称温国,商为畿内地,周初设邑,秦始设温县。《春秋·隐公三年》:“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又庄公十九年:“秋,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出奔温。”即此。[阅读全文]
武陟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23000000地名由来:《汉书·地理志》注:“孟康曰,始皇东巡置,自以武德定天下。”(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武陟县夏属冀州,商、周为畿内地,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先后属韩、赵、魏、秦。公元前370年置怀县(治所在[阅读全文]
博爱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22000000地名由来:1929年析置博爱县,以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口号为县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博爱县原为沁阳县辖区,1927年冯玉祥主豫时,将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4乡15图的疆域析置博爱县。现属焦作市。村级以[阅读全文]
修武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21000000地名由来:公元前1028年周武王伐纣途中勒兵宁邑,修兵练武,遂易名修武邑,隶雍国。《水经·清水注》:“《韩诗外传》言: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宁曰修武矣。”(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夏代隶属冀州覃怀之[阅读全文]
山阳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11000000地名由来:因处太行山之南,历史上此地曾筑有山阳城,故名。历史沿革:1958年置郊区。1988年更今名。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东方红街道办事处文化巷社区广场社区和平街社区东焦作社区焦东街道办事处东花园社区六号院社区松[阅读全文]
马村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04000000地名由来:1956年置马村区,因驻于在中马村得名。历史沿革:1956年置马村区,因驻地在中马村得名。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马村街道办事处阳光社区丽园社区水采社区颐春社区北山街道办事处梅苑社区松鹤苑社区田门社区冯营街[阅读全文]
中站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410803000000地名由来:因地处王封、李封两大煤矿之间,为原煤集中外运的中转站,故名。历史沿革:1956年始置李封区。1958年更名中站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李封街道办事处怡光社区紫荆社区衡苑社区向阳社区王封街道办事处瑞丰社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