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8000000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58云:“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建国”,故名武城。(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夏、商隶属兖州地。春秋时期为晋国东鄙地。战国时期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境边塞,为防御强齐入侵,屯兵修[阅读全文]
夏津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7000000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58载:故夏津县“与古夏津相近,因以为名”。夏津乃禹河津渡名,县以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战国时期先后属齐国、赵国地。秦属巨鹿郡。西汉初年置▉县,为置县之始;又置信乡侯[阅读全文]
平原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6000000地名由来:据《尔雅·释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北▉平原县故城东。《地理风谷记》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是因地处平原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西周初[阅读全文]
齐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5000000地名由来:宋置耿济镇,金大定八年(1168年)刘豫置齐河县。耿济镇为刘豫故居,刘豫▉位后,建国号齐,因置齐河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约在4000年前,境内就有氏族聚居。夏商为兖州之域。西周属齐国之地。春[阅读全文]
临邑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4000000地名由来:《汉书·地理志》临邑“有▉庙”。师古曰:“▉亦济字也。”县应以古济水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氏族聚居。西周、春秋时期,属齐地,邑名犁(犁丘、险),[阅读全文]
庆云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3000000地名由来:明洪武初年废,洪武六年(1373年6月)析安乐州北地置庆云县,治鬲津河北岸庆云乡(即河北省盐山县庆云镇,也称旧庆云)。相传有一年在旧庆云城东卧龙岗上空出现彩色云朵,甚为壮观,是年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阅读全文]
宁津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2000000地名由来:据《河北通志·县沿革表》称:宁津县“因故城圯于水,徙治改名,盖寓颂祷之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唐虞时期为兖州域。夏、商时期为鬲国地。周为兖州域齐无棣邑地。春秋时期属齐地。战国时期[阅读全文]
陵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21000000地名由来:陵县本名将陵县,始置于隋。故城在今山东陵县北。宋移治长河镇,即今德州市。元升为陵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为陵县。永乐七年(1409年)以陵县与德州互易治所,原德州故治遂袭陵县之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阅读全文]
德城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传夏为有鬲氏地。秦为济北郡鬲县地。西汉、三国魏、晋为鬲县及广川等县地。西汉分属平原郡、信都国。东汉分属平原郡、清河国。三国魏、晋分属平原郡、清河郡、渤海郡。北魏析平原、清河郡地置安德郡[阅读全文]
德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00000000地名由来: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置德州,治安德县,故治在今陵县。明永乐七年(1409年)移治故陵县,即今德州市,仍沿德州之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德州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德州城 早是一座军事[阅读全文]
临沭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9000000地名由来:据《山东省行政区划资料汇集》:临沭县“因临沭河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周时先属▉、祝等小国,到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三国。秦南北分属东海、琅琊二郡。魏、晋、南北朝期间,分治于[阅读全文]
蒙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8000000地名由来:《汉书·地理志》:“《禹贡》蒙山在西南。”县在蒙山之北,故名蒙阴。(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新石器时期即有人类在此聚居,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夏为蒙山有施氏地。西周属颛臾国。东周称蒙邑、[阅读全文]
莒南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7000000地名由来:1941年由莒县南部地区析置莒南县,设治十字路。以在莒县之南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西周属向国,秦属莒县。西汉属▉县、高乡县。东汉隶属莒县。1941年1月[阅读全文]
平邑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6000000地名由来:据平邑古碑记载:“平邑者,季平子之采邑也。”县因春秋时为鲁国季平子采邑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平邑历史悠久,境内发现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和多处龙山文化遗址证明,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阅读全文]
费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5000000地名由来:《左传·僖公元年》:“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费即此。汉初为费侯国,后为费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上古系少▉属地。春秋称费邑。战国称费国。秦代为薛郡地。西汉初年始置费县,属徐州东海郡[阅读全文]
苍山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4000000地名由来: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分属临、郯、费三县。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领导下,先后成立四县边联办事处、抗日民主政府“边联县”;1943年“边联县”改称赵▉县;1947年析赵▉县置苍山县,为纪念1933年中国[阅读全文]
沂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3000000地名由来:汉置东莞县,隋开皇四年(584年)改东安县,十六年改为沂水县。因县境沂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据从“凤台”、“薛王台”、“崮子顶”等11处出土的文物鉴定,早在4000年以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晚期[阅读全文]
郯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2000000地名由来:《郡县释名》山东卷上:“汉置郯县,元末置郯城县,从郯国名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西周为郯国地。春秋郯国为鲁附庸。战国为越所灭,境入越;楚灭越后,地又归楚。秦设郯县,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阅读全文]
沂南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21000000地名由来:1940年由沂水、临沂、莒县三县析置沂南县,设治界湖镇。因位于沂水县之南,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境内苗家庄、古董沟古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铲、陶碗、陶罐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物。夏地属“[阅读全文]
罗庄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1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原属县级临沂市,1994年12月设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罗庄街道办事处龙潭社区湖南崖社区居民委员韦姜屯社区居民委员连泉庄社区居民委员于泉庄社区居民委员闫泉庄社区居民委员沈泉庄社区居民委员罗[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