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700000000乡/镇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市辖区牡丹区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牡丹街道丹阳街道岳程街道佃户屯街道办何楼街道万福街道沙土镇吴店镇王浩屯镇黄堽镇都司镇高庄镇小留镇李村镇马岭岗镇安兴镇大黄集镇吕陵镇胡集乡皇[阅读全文]
邹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26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黛溪街道办事处黛中社区永安社区东明社区中兴社区顺和社区环翠社区西范村北范村前城村后城村韦家村滕家村马庄村成五村聚和村张高村十里铺村韩坊村郭庄村黄山街道办事处东景村小吕村月河村黄东村黄西[阅读全文]
博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25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城东街道办事处椒园社区董公社区鲍庄村相公堂村顾家村鲍刘村鲍陈村贤城村北八里村董杨村董初村董高村董王村北辛安村中辛安村西辛安村东河东村河西村东上疃村西上疃村小营村大营村南辛庄村堤上村城头[阅读全文]
沾化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24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富国街道办事处东杨村西杨村丁家村富国村刘虎村吴家村樊桥村薛巴村大张村小张村宿桥村马家村花家村井王村东杜村崔岭村黑龙村郭刘村西杜村何家村东沙村西沙村高家村田家村打磨李村胡营村太平村西刘村[阅读全文]
无棣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23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无棣镇杨三里村霍三里村仝家村桃花岭村小姚家村东关村城里村西关村北关村于家庙村东南关村西南关村南关村大马村南小孟村石三里村张塔村前丁村后丁村小袁村时礼村老翁陈村堤头姚村朱家村城东许村城东[阅读全文]
阳信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22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阳信镇西北村东关村西关村北关村小窑村孙家村小张家村夏家村南双庙村福王村东南村皮户村宋百块村幸福村三里庄村北园子村纸坊村劳家小庄村光家村王兴功村界河村张杠子村梨园郭村北香坊村北八里庄村黄[阅读全文]
惠民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21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孙武镇南关南居委会南关中居委会南关北居委会南门居委会城隍庙居委会胡家居委会东关居委会东门居委会大王营居委会察院街居委会鼓楼居委会北门居委会北关居委会西北街居委会西门居委会西南街居委会西[阅读全文]
滨城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02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市中街道办事处高杜居委会樊家居委会文汇社区爱民社区光明社区市南社区蒲湖社区北一居委会北三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小关居委会大刘居委会小郭居委会马庙居委会新蒲城居委会老蒲城居委会南关居委会北二居[阅读全文]
滨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600000000乡/镇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市辖区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市西街道办事处北镇街道办事处市东街道办事处彭李街道办事处小营街道办事处滨北街道办事处梁才街道办事处杜店街道办事处沙河街道办事处里则街道办事处旧镇镇堡集镇尚集[阅读全文]
临清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81000000地名由来:据《名胜志》:临清县“以临清水而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西汉初建清渊县,隶冀州魏郡。魏、晋属冀州阳平郡。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因依傍清河,取名临清县,属建兴郡,后撤销。南北朝北魏太和[阅读全文]
高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26000000地名由来:《左传·襄公十九年》:“(夙沙)卫奔高唐以叛”,即此。汉置高唐县,故城在今山东禹城县西南40里,北魏移今高唐县治。元至元七年(1270年)置高唐州,明洪武初省高唐县入州。1913年改为高唐县。(中国地[阅读全文]
冠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25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6:冠氏县“因古冠氏邑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古为冀州之域。春秋属冠氏、黄邑。战国先属魏,后属赵,又属卫。秦属东郡,汉初南为馆陶县(治今东古城)地,北是清渊县地,东属[阅读全文]
东阿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24000000地名由来:《春秋·庄公十三年》载:“冬,公会齐侯,盟于柯。”杜预注:“此柯今济北东阿,齐之阿邑。”秦始置东阿县。故城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50里阿城镇。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卫邑也。有西,故称[阅读全文]
茌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23000000地名由来:据《水经·河水注》:“应劭曰:茌,山名也。县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古为夷地。夏、商属兖州。西周属齐国。秦建茌平县,属东郡。《后汉书·地理志》注:“茌,山[阅读全文]
莘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22000000地名由来:据《元和郡县志》卷16:莘县“因县北古莘亭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尧、舜、禹三代均属兖州之域。春秋为卫国莘邑。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阳平县,属东郡。后齐改为乐平县,后周又称莘亭县[阅读全文]
阳谷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21000000地名由来:《太平寰宇记》卷13: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早在6000年前,境内即有氏族部落聚居。春秋、战国属齐,为齐国之柯邑(又称阿邑,故址在今阿城镇西北3公里处)、“薛陵”邑[阅读全文]
东昌府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7年8月29日批准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设立地级聊城市。聊城市新设东昌府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古楼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湖南社区文轩社区铁塔社区王口社区向阳社区湖北社区站前社区[阅读全文]
聊城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500000000地名由来:据《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曰,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又《战国策·齐六》:“燕将攻下聊城。”聊城市因古聊城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早在远古时期,东夷人就在此活[阅读全文]
禹城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82000000地名由来: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禹城县,因县西南30里有禹息古城得名。《元和郡县志》卷10:禹城县“以县西南三十里有禹息故城,因而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为齐媚邑地。西汉置阿阳县,又置高[阅读全文]
乐陵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481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8:乐陵县“本燕将乐毅攻齐所筑,汉以为县”,故名乐陵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据龙山文化时期的五里琢和惠王琢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帝喾及[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