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02000000地名由来:以清时曾在此设兰山县而得名。历史沿革:原属县级临沂市,1994年12月设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兰山街道前十里堡社区后十里堡社区后西北园社区前西北园社区西关社区水田社区书院社区北关社区林庄社区张家王庄[阅读全文]
临沂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300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1:临沂县“东临沂水,故名之。”(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考古证明这里的人类活动,可以上溯至距今几万年以前。夏代前后,临沂为东夷之祖少昊属地。商属徐州之域。周属青州。春秋时为[阅读全文]
钢城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203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0年设钢城区办事处。******1992年11月22日批准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艾山街道办事处北城子坡居委会南城子坡居委会逯家庄居委会周家坡居委会张庄居委会陶家岭居委会[阅读全文]
莱城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202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92年11月22日批准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设立莱城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凤城街道办事处东升居委会小曹村居委会西关居委会东风居委会东方红居委会吴家花园居委会董家花园居委会城北埠村马家庄[阅读全文]
莱芜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200000000地名由来:据《水经注》载:东周灵王五年(前567年),“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莱芜,故名莱芜。”据《水经·淄水注》载:“淄水东北流▉莱芜谷,屈而西北流,▉其县故城南。《从征记》曰:城在莱芜谷,……[阅读全文]
莒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122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1:莒县“县理在莒国故城中”,莒县因莒国为名。据《说文》莒“齐谓芋为莒”。段注:“所谓别国方言也,借为国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陵阳河古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阅读全文]
五莲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121000000地名由来:据《山东省行政区划资料汇集》:五莲县“因境内有五莲山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1942年前,今五莲境由莒县、日照、诸城3县分辖。1943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由日北、莒北、诸城、诸莒边四县分辖[阅读全文]
岚山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103000000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岚山头街道办事处圣岚路居委会海州路居委会岚阳路居委会环海路居委会官草汪居委会佛手湾居委会甜水河居委会童海路居委会王家庄居委会戴家庄居委会杨家庄子村胡家林村大阡里村安东卫街道办事处安东卫[阅读全文]
东港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102000000地名由来:1992年以原日照市境设东港区,以****总理题词“黄海滩头千年睡,日照东岸巨港出”之意得名。历史沿革:******1992年12月7日批准设立日照市东港区,将潍坊市的五莲县、临沂地区的莒县划归日照市管辖。村级以上行[阅读全文]
日照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100000000地名由来: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日照地名始此,因其地濒海“与扶桑相掩映”故名。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金始置日照县。1985年与石臼港办事处合并,改设日照市,驻石臼所。该市东临大海,日光[阅读全文]
乳山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083000000地名由来:据《山东省行政区划资料汇集》称:“因乳山口而命名乳山县。”(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1941年析牟平南部、海阳东部置牟海行政区(县级)。1942年改置牟海县,属东海专区。1945年改乳山县,以县南大乳山[阅读全文]
荣成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082000000地名由来:雍正十二年(1734年)河东总督王士俊以“文登幅员辽阔,殊难管辖”为由,奏请裁卫设县,次年二月建议认准,雍正以“始皇尝射大鱼于荣成山,山在邑境内,故命名因之”,遂称新设县为荣成县,治所为原成山卫城。[阅读全文]
文登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081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1:文登县“取县界文登山为名”。《太平寰宇记》卷20载:“文登山,在县北二里。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据考证,远在新石器[阅读全文]
环翠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002000000地名由来:1987年由烟台市析出升为地级市,原市行政区域改设区,以环翠楼命名。历史沿革: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析文登县地置威海卫。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裁卫复归文登县。1945年置威海卫市。1950年改为威[阅读全文]
威海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1000000000地名由来: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析文登县辛汪都三里,置威海卫,寓“威镇东海”之意。汉称石落村。元称清泉夼。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设威海卫。清为北洋海军重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英国强行[阅读全文]
肥城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0983000000地名由来: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得名。《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肥子国。”《郡县释名》山东卷上:“汉置县,仍国名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称“[阅读全文]
新泰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0982000000地名由来:西晋泰始中(265~275年)镇南将军羊祜上书表,改东平阳县为新泰县,概因北枕新甫(山),西瞻岱岳(泰山),取新甫、泰山首字命名,经晋武帝司马炎批准,沿用至今。据乾隆《泰安府志》卷2:新泰县“西瞻泰岱,[阅读全文]
东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0923000000地名由来: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东原底平”为东平得名之始(《尚书·禹贡》)。汉甘露二年(前52年)于无盐县(今东平县东南)置东平国,取《禹贡》“东原底平”之义。(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唐、虞[阅读全文]
宁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0921000000地名由来: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65载:宁山“在宁阳县北十八里,县在其南,故曰宁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据考古发掘证明,远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上古属少▉之墟”。夏[阅读全文]
岱岳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370911000000地名由来:历史沿革:1949年后属泰安县、市。1985年泰安市升为省辖市,析原泰安市周围11镇8乡设郊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粥店街道高王寺社区枣行社区粥店社区杜家庄社区堰北社区老王府社区司家庄社区过驾院社区堰东社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