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31000000地名由来:《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又说:“邑于涿鹿之阿。”张守节《正义》:“涿鹿,山名。……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于山下平地。”涿鹿因涿鹿山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阅读全文]
怀来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30000000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秦为上谷郡沮阳县地(治大古城旧址)。西汉为幽州上谷郡沮阳(郡县均治大古城旧址)、且居(治今新保安一带)、泉上(治今沙城一带)三县地。东汉为上谷郡沮阳县地。北齐属北燕州怀戎县地。[阅读全文]
万全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9000000地名由来:“万全”是因其地理位置重要,“防备周全,万无一失”而得名。据河北省地名办公室编《河北政区沿革志》说:据传因这里“地势险要,屯兵甚多,防备周全,万无一失”而得名。设县时取万全卫为名。(中国地名语源[阅读全文]
怀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8000000地名由来: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取“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怀恩而安”之意,置怀安县(治今旧怀安),属河北道新州。历史沿革:春秋属代国。战国属燕国。秦属代郡。西汉时始置马城县,属代郡。后为突厥、鲜卑地。隋属涿[阅读全文]
阳原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7000000地名由来: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6号《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该县在汉时为阳原县地”,故仍名阳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属代国。战国属赵国代郡。秦属代郡。西汉置桑干、东安阳、阳原三县,属代[阅读全文]
蔚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6000000地名由来:《郡县释名》山西卷下蔚州:“后周始置蔚州,郡名蔚萝。州志曰:二字皆从草,土地易生之意。本草云:茺蔚子又云马先蒿。《诗》曰:‘匪莪伊蒿’,又曰‘匪莪伊蔚’,盖言蔚似蒿,皆易生者。至若萝字,有松萝、女[阅读全文]
尚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5000000地名由来:尚义,寓崇尚礼义廉耻之意,取“尚义”二字为县名。“尚义”取“提倡礼义”之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秦时为代郡且如县地。西汉因之。东汉、三国魏、晋均为匈奴,鲜卑游牧地。北[阅读全文]
沽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4000000地名由来:1915年独石县改为沽源县,因沽水源于县南九龙泉而得名,隶察哈尔特别区。据《察哈尔蒙旗各县概况》:“以沽河(今名白河)源出城北(按指县旧治独石口北,沽河源实在今沽源县南九龙泉),绕城东西而南流,故易[阅读全文]
康保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3000000地名由来:据《察哈尔蒙旗暨各县概况》:康保“因附近有唐保泊,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先后为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游牧地。北魏为怀荒镇防地。隋为涿郡、雁门郡北境。唐为突厥地[阅读全文]
张北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2000000地名由来:张北县以在张家口北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秦属上谷郡。西汉属幽州上谷郡。东汉为鲜卑、乌桓地。隋为涿郡怀戎县地。唐属河北道妫州。辽属西京道奉圣州。金属西京路抚州,设[阅读全文]
宣化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21000000地名由来:宣化县取“宣扬教化”之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属燕国,秦属上谷郡沮阳县。汉属幽州下洛县。隋属涿郡怀戎县。唐属武州文德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文德县为宣德县,属西京路宣德[阅读全文]
下花园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06000000历史沿革:1951年设矿区,属宣化市。1955年改为张家口市下花园区。1962年划归宣化市。1963年复属张家口市。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城镇街道办事处市场街社区西苑社区后窑子社区北山街社区发电厂社区学校街社区新花园社区[阅读全文]
宣化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05000000历史沿革:1945年析城区及近郊建宣化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改属河北省。1955年改镇,属张家口市。1959年改区。1960年复置市。1963年改为张家口市辖区。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天泰寺街道办事处按院社区牌楼西社区西城社区[阅读全文]
张家口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700000000地名由来:据《畿辅通志》卷59《舆地·山川》载:“东高山在张家口堡东北七里。西高山在张家口堡西北七里。二山皆在边口,相去数百步,对峙如门。张家口之名以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秦属上谷郡、代[阅读全文]
高碑店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84000000地名由来:曾名高密店。昔有“燕南赵北”4字高碑,故改名高碑店。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地。秦属广阳郡。西汉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置新昌侯国,改属幽州涿郡。西汉末废。东汉至隋为方城县(今固安县)、涿县辖[阅读全文]
安国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83000000地名由来:《汉书·王陵传》载:“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取“安定国家”之意。(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时属鲜虞国地。战国时先为中山[阅读全文]
定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82000000地名由来:据《元和郡县志》卷18定州:“以安定天下为名。”古名卢奴,据《水经·滱水注》载:“滱水南有卢奴故城,管仲筑,城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或云:黑水曰卢,不流曰奴,故城藉水以取名。”(中国地名[阅读全文]
涿州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81000000地名由来:《水经·圣水注》:“涿之为名,当受涿水通称矣,故郡县氏之。”《长安客话》卷5“古涿水”条载:“涿故以涿水名。涿水合范水东北入海,州在范水之阳,故又名范阳。境内有独鹿山,土人呼独为浊,复讹浊为涿[阅读全文]
雄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8000000地名由来:《读史方舆纪要》卷12保定府雄县:大雄山“县治西南二里,高峙数十丈,峰顶广夷,一名望山,以其标领群岫,为众望也。其左翼为小雄山,奇峰牙列,石罅甘泉出焉。五代周置雄州,盖因山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阅读全文]
博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7000000地名由来:据《太平寰宇记》卷68宁边军博野县:“以地居博水之野,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时为鲜虞国地。战国时先为中山国地,后没于赵。秦代属恒山郡。西汉始于此置蠡吾县,属涿郡。东汉永元二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