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6000000历史沿革:秦置曲逆县,属恒山郡。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更名蒲阴县,属中山国。北齐废入北平县,治今五公城。隋徙今治,属定州。五代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改名燕平县。宋初复名北平县。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改置[阅读全文]
蠡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5000000地名由来:因蠡州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时为北燕地。战国时为中山、燕两国地。秦代属恒山、钜鹿两郡地。西汉置陆成县,属中山郡。景帝三年(前154年)属中山国。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封中山靖王子贞[阅读全文]
曲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4000000地名由来:曲阳因古时建城于恒山弯曲之阳而得名《见水经注》。《水经·滱水注》:“城在山曲之阳,是曰曲阳。有下,故此为上也。”按:下曲阳属巨鹿郡,在上曲阳东南,今晋州市西。《寰宇通志》卷4真定府曲阳县:“汉[阅读全文]
易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3000000地名由来:隋代开皇元年(581年)置易州,因境内易水得名,十六年设易县,县治设今城关,并为州治。大业三年(607年)废州,易县更隶上谷郡。据《元和郡县志》卷18易州:“以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阅读全文]
安新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2000000地名由来:取安州与新安镇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安新为燕国之辖域。秦代为广阳、钜鹿两郡交壤地。西汉至隋各代,均为高阳、容城两县辖境。西汉时,境内有浑渥城(今安新县之新安)和葛城两[阅读全文]
望都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1000000地名由来:据《汉书·地理志》注:“张晏曰: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时为鲜虞国地。战国时先为中山国地,后为赵国之庆都邑。秦代庆都邑属中山郡。[阅读全文]
涞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30000000地名由来: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3号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该县有涞山,涞水(按,即今拒马河)之源出焉。县南半里,又有涞源泉。”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时为晋国之域。战国时先为赵地[阅读全文]
容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9000000地名由来:《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载:“容城携侯徐卢”为中元三年(前147年)十二月封,“以匈奴王降侯”。容城之名始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之域。秦代属广阳郡。西汉时,于[阅读全文]
高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8000000地名由来:《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曰:“宋忠云,颛顼名高阳,有天下号也。张晏曰,高阳者所兴地名也。”另一说,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在高河之阳”,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阅读全文]
唐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7000000地名由来: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故尧国也。唐水在西。张晏曰:尧为唐侯,国于此。”县以唐尧取名。历史沿革:春秋时为燕地阳邑,后属鲜虞国。战国时为中山地。秦属中山郡。西汉置唐县。先属中山郡,后属中[阅读全文]
定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6000000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国之辖域。秦代置范阳县,故城在今定兴县南固城,属广阳郡。西汉时,范阳属幽州之涿郡。三国魏时,黄初五年(224年)封涿郡为范阳国,七年徙为郡,仍属幽州,辖范阳县。晋代,幽州范阳郡复封为[阅读全文]
徐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5000000地名由来:据《河北通志·县沿革表》:“县内有徐河,因以为县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战国处燕国之南陲,并于战国时在境内建武遂邑,秦属广阳郡。自西汉始置县,称北新成县,属中山国。新莽时改朔[阅读全文]
阜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4000000地名由来:据陈铁卿《河北省县名考原》:“县北四里旧有村名阜平台。盖县境多山,此地适当平坦,遂有此名。县名盖本诸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初为戎狄之地;末期,东南部为鲜虞国地,西北部为晋之东边[阅读全文]
涞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3000000地名由来: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称为涞水县,以境内有涞水(今拒马河)流经而得名,隶于易州。据《元和郡县志》卷18易州涞水县:“近涞水(今拒马河)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古为冀州、幽州城,春秋战国[阅读全文]
清苑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2000000地名由来:据《太平寰于记》卷68保州清苑县:“因县界清苑河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为北燕国辖地。战国时期为燕(国)、南赵(国)北界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恒山郡。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阅读全文]
满城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21000000地名由来:《元和郡县志》卷18易州满城县:“以县北故满城为名。”《弘治保定郡志》卷1《地理·建置沿革》载:“高帝以张苍为常山守,从军攻燕有功,封北平侯,子孙满邑,因以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阅读全文]
南市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04000000地名由来:原为保定市一、四区境,1953年合置一区,以处保定旧城区南部得名。历史沿革:原为保定市一、四区境,1953年合置一区,以处保定旧城区南部得名。1955年更名南市区。1958年并入市区。1961年分属兴华区和裕华区。[阅读全文]
北市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03000000地名由来:1952年由二区、三区合置,以处市旧城区北部得名。历史沿革:1952年由二区、三区合置,以处市旧城区北部得名。1958年与南市区合并。1961年属裕华、永华区。1962年复置。1987年撤销郊区,划入韩庄、东金庄2乡。村[阅读全文]
新市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02000000地名由来:1961年置新市区,以辖境为新建市区得名。历史沿革:1961年置新市区,以辖境为新建市区得名。1987年撤销郊区,有4乡划入。村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先锋街道办事处华强社区天翔社区园南社区胜利社区康乐社区乐凯社区[阅读全文]
保定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600000000地名由来: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顺天路改为保定路,寓保卫元大都安定之意为名。保定之名源于宋、辽对峙时所置保塞军和保州,县曰保塞,是取保卫边塞之意。元始置保定路,明、清为保定府,今市乃沿袭元、明、清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