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34000000地名由来:战国时为魏国,魏文侯曾封此地,故曰魏。《水经·淇水注》:“魏县故城,应劭曰:魏武侯之别都也。城内有武侯台,王莽之魏城亭也。”县以战国时曾为魏国别都而得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时为[阅读全文]
馆陶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33000000地名由来:春秋属晋国冠氏邑。战国属赵国,因城北七里有陶丘、赵置馆于其侧而得名,秦属东郡。《元和郡县志》卷16魏州馆陶县:“陶丘在县西北七里。《尔雅》曰:再成为陶丘。赵时置馆于其侧,因为县名。”(中国地名语源[阅读全文]
广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32000000地名由来:明嘉靖《广平府志》卷1《封域志》:“广平,古汉郡也。说者曰:广,阔也;平,舒也,正也。《尔雅》曰:大野曰平。郡之名义无乃是与?”可见,广平是以地处平原而得名。金置广平县,遥取汉广平县为名。(中国地[阅读全文]
鸡泽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31000000地名由来:“井丘联比,可以盈泽”,家家畜养鸡鸭,故鸡以氏泽,泽曰鸡泽。《春秋·襄公三年》:“同盟于鸡泽。”古鸡泽在今永年县东南(永年旧城西南10里)。据《寰宇通志》卷5广平府鸡泽县:“取界内鸡泽为名。”([阅读全文]
邱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30000000历史沿革:国务院1993年6月19日批准撤销邯郸地区,此县划归邯郸市管辖。国务院1996年10月10日批准将丘县更名为邱县,划归邯郸市。邱县辖2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新马头镇、邱城镇、梁二庄乡、南辛店乡、香城固乡、古城营[阅读全文]
永年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9000000地名由来:《大明一统名胜志·直隶名胜志》卷10:“《寰宇记》云,邯山在郡(广平府)城西,紫山之一峰也。志云:此即古之邯山,周围俱石,形势高峻,蟠踞广阔,上有聪明神庙,一名聪明山。在城西六十里之石碑社。社[阅读全文]
肥乡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8000000地名由来: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析列人、邯郸县地始置肥乡县,以战国赵相肥义封此而得名,与列人县同属广平郡。《大明一统名胜志·直隶名胜志》卷10:“志云:肥乡其土壤沃饶,四野平坦,故名。”(中国地名语源词[阅读全文]
磁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7000000地名由来:因县西有磁山,故名。《元和郡县志》卷15磁州:“以县西九十里有磁山,出磁石,因取为名。”又《晋冀鲁豫边区分区详解地图》称:“磁县彭城出瓷器,甚为有名,有南景德、北彭城之称。”(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阅读全文]
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6000000地名由来:《水经·清漳水注》:“漳水于此有涉河之称,盖名因地变也。”《元和郡县志》卷15潞州涉县:“因涉河水为名。”《大明一统名胜志·河南彰德府志胜》卷5:“县以漳水滏泉所经,人民徒涉,故名涉矣。”(中[阅读全文]
大名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5000000地名由来:据《左传·闵公元年》载:卜偃曰:“万,盈数也;魏,大名也。”大名之得名以此。(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属卫。战国属魏,为魏武侯公子元食邑。秦为东郡。汉属冀州,置魏郡,汉高帝时以公子元[阅读全文]
成安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4000000地名由来:春秋为晋国乾候邑地。战国为赵地。秦末赵王歇封除余为成安君,因有成安名。明嘉靖《广平府志》卷1《封域志》:“成,善也,平也;安,止也,定也,若邑之可稔而安居也。”(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春秋为[阅读全文]
临漳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3000000地名由来:西晋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愍帝讳,改邺县为临漳县,因其北临漳水,故名。《大明一统名胜志·河南彰德府志胜》卷5临漳县:“以临漳水为名。”(中国地名语源词典)历史沿革:临漳县古称邺地,春秋时齐桓公[阅读全文]
邯郸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21000000历史沿革:“邯郸”之名始见于《春秋·谷梁传》(前546年),是现今河北省县名中 古老者之一。春秋时期,县境先属卫地,后为晋之邯郸邑。战国时期,为赵氏属地,赵敬候元年(前386年),赵国迁都至邯郸,今邯郸县境[阅读全文]
峰峰矿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06000000地名由来:以处峰峰周围而名。历史沿革:1950年析磁县、武安县地置区。1955年改为峰峰市。1956年复为区。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是我国 早开发利用的矿区之一,至今已有130多年开采历史。1949年9月成立峰峰矿务局。1998年8月[阅读全文]
复兴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04000000地名由来:1980年置,以境内复兴路得名,为新建工业区。历史沿革:1980年置,以境内复兴路得名,为新建工业区。复兴区是邯郸市的重化工业区,下辖1乡、6办、15个行政村,人口25万,面积37平方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型[阅读全文]
丛台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03000000地名由来:1980年设置,以境内丛台得名。历史沿革:1980年设置,以境内丛台得名。丛台区始建于1980年10月,原为邯郸市市区一部分,在区划调整时与邯山区、复兴区同时建区。因辖区内有赵武灵丛台而得名。现为邯郸市中心城[阅读全文]
邯山区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02000000地名由来:以境内邯山街得名。历史沿革:1980年置。邯山区,这块古老的土地,是全国早期开发的地域之一,邯郸即得名于邯山。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是殷商之京畿,人口聚集,商业手工业较为发达;战国时期,这里作为赵都[阅读全文]
邯郸市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400000000地名由来:“邯郸”一名始见《春秋·谷梁传》。《汉书·地理志》张晏注:“邯郸山在东城下,郸,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后汉书·光武纪》注亦云:“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廓字皆从邑[阅读全文]
卢龙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324000000地名由来:《大明一统名胜志·直隶名胜志》卷3:“《元和志》云,卢龙镇有山如龙形,黑色,县以此名。镇在县西一百九里。”(按:今本《元和志》无此文)《读史方舆纪要》卷17永平府卢龙县:卢龙塞“《明一统志》:今[阅读全文]
抚宁县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区划代码:130323000000地名由来:唐武德二年(619年)始设抚宁县,取“抚我黎庶,宁我子妇”之意而得名,武德七年(624年)并入卢龙县。据《河北》1934年第5期载王绍年《各县调查》称:“唐武德二年置抚宁县,地居边徼,故以辑绥为名。”按,抚[阅读全文]